- 首頁
- 鹿港小鎮漫遊
鹿港小鎮漫遊
- 跟著課本旅行-穿梭南鹿港巷弄間
- 百年人文鹿港大街-述說豐華
- 老街鬧巷看廟事-走馬看花北鹿港
- 百年鹿港風華,美景都在大街上,細細品味古盛事,痕跡都在碉樓裡!
- 預計時間:4-6小時
- 位置:鹿港大街(由南到北)
- 交通工具:自己的雙腳、腳踏車
- 路線:23民俗文物館→22丁家大宅→鹿港大街北街景(中山路)→C玉珍齋→鹿港第一市場找後車巷→16鶴棲別墅→17石敢當→10鹿港老街(瑤琳街)→11半天丼→7公會堂(走埔頭街)→B玉珍齋(翫書房)→4新祖宮→(民生路)吃吃喝喝看廟事→3天后宮→6城隍廟→5飫鬼埕→8隘門→12郊行博物館→C玉珍齋→鹿港大街南街景→37甕牆→23民俗文物館
* 點擊下方地圖上的景點名稱, 可以觀看詳細介紹 *

-
A 玉珍齋(天后宮廟口店)
- 歷史的痕跡:
此棟建築物在光復前後已經建成,據推敲屋齡為六十五年~七十年間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建築物外觀風格為日治時期木造平房,內部為紅磚,格局2樓為檜木地板,目前由玉珍齋維護。
踏入玉珍齋看到屋內格局,隱約進入早期先人生活特色。 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425號
- 綱址:http://www.1877.com.tw
- 電話:04-7755660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B 玉珍齋(老街翫書房)
- 歷史的痕跡:
建築物於乾隆年間左右建成,據推敲屋齡為150~200年間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『翫書房』建築於清朝年間的閩式長街屋,外觀紅磚木瓦、磚頭牆、格區2樓,還原當時台灣杉木與檜木牆之格局,目前由玉珍齋維護。
在二間一棟的翫書房裡,您可以感受到唐山經商的先民生活背景,隱約照證臺灣鹿港與福建正式設口開前商人豐餘生活的年代寫照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92號、94號
- 綱址:http://www.1877.com.tw
- 電話:04-25653875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C 玉珍齋(鹿港本舖)
- 歷史的痕跡:
玉珍齋為鹿港老街地標式建築(於西元1934年、昭和9年完成),建築物立面作法及細部為日治時期(30年代),是具日治時期市街改正之歷史見證的建築物。由於建築一樓立面書有「玉珍齋」及「登錄」、「商號」,是鹿港書法家陳浚源的墨跡,三樓女兒牆有「KOTAHODO」是黃家經營布莊時「黃復豐號」的商號,「KO」英文字即「黃」姓的日本發音,規模宏偉保存完整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美食,玉珍齋創立於清光緒3年(西元1877年),當時鹿港文風鼎盛,黃錦為鹿港當地富甲一方的商人,為顯出獨特的風雅品味,特從泉州請來糕餅師傅製作各式美味的茶食糕點,尤其是『鳯眼糕』口感細緻美味備受讚譽,便有朋友建議開設糕餅舖,開啟了玉珍齋製餅歷史成為鹿港地標與糕餅茶點的代名詞。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68號
- 綱址:http://www.1877.com.tw
- 電話:04-7773672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1 奉天宮(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)
- 歷史的痕跡: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距今已有300多年
- 地址:鹿港鎮玉順里中山路460號
關閉
-
2 香客大樓
- 歷史的痕跡:提供進香拜廟的遊客休息的住宿飯店
- 深度賞析:住宿
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425號
- 綱址:http://www.lugangmazu.org/hotel.php
- 電話:04-7752508
關閉
-
3 天后官
- 歷史的痕跡:國定古蹟的殿宇鹿港天后宮,創建於明末1591年,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鹿港天后宮建築的規模宏偉,建型優美,屋頂為歇山重簷式,所有的建築以石材木材為主。大半以木架為骨幹,屋簷以「斗栱」支撐,以分散、減屋頂的重量,這種裝置是古建築的特有「斗栱」技能,為傳統的寺廟建築的高度技術,極具有保存價值。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玉順里中山路430號
- 綱址:http://www.lugangmazu.org/home.php
- 電話:04-7779899
關閉
-
4 新祖宮
- 歷史的痕跡:
於1787年建廟,歷史久遠,為全臺唯一『官設』媽祖廟,具稀少性,尤以廟中之碑石及石香爐極具歷史價值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新祖宮是台灣唯一一座由乾隆帝下令由官費興建的媽祖廟,也稱做「敕建天后宮」或「新天后宮」。
廟前有天子御賜建廟「文武官員至此下馬」的碑文。
祭祀的媽祖神像為「軟身媽」,意即雖然頭手頸是木雕,但是身體是藤編,所以可以轉動手腳換穿衣服。
媽祖兩旁的副神「金將軍千里眼」與「柳將軍順風耳」的神像為穿著清代官方正式服裝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96號
- 電話:04-7772497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5 飫鬼埕
- 歷史的痕跡:古蹟保存區(鹿港老街)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,百年鹿港是為商港,漁民農工者會都在城隍廟前廣場一帶休息,飢腸轆轆靠岸的漁民回港後必定造訪的市集,只因勞動工作實在是太餓,用餐的勞動者,紛紛直接在原地用餐,不顧吃相,因而得名。(餓鬼:台語為貪吃之意)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順興里中山路366號
關閉
-
6 城隍廟
- 歷史的痕跡:
城隍廟於道光19年(公元1839年)由日茂行林家及地方仕紳所創建,因鹿港並非縣治,所以其屬民祀城隍廟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廟宇坐東北朝西南,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沿街廟宇建築,廟內雖然幽暗,但保存的古文物不少。其中三川殿前有1對石獅,係道光30年(公元1850年)重修時的作品,獅座為青斗石雕,為清中葉的經典作品,透過這些歷史文物,瞭解鹿港商號的發展近代的發展過程。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順興里中山路366號
- 綱址:http://www.cheng-huang.com/index.php
- 電話:04-7788545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7 公會堂
- 歷史的痕跡:古蹟保存區(鹿港老街)
- 深度賞析:
文化人文歷史與展覽中心,昭和3年(1928)10月興建鹿港公會堂,做為民眾的集會場所。公會堂由鹿港地方士紳捐資,當時參與者有辜顯榮、鹿港信用組合、新高製糖會社、明治製糖會等。
公會堂位在鹿港古蹟保存區,會館前方廣場曾經是早期港口通商極盛之貨物集散的場地,一方面是古蹟區內不定期展覽開放空間外,地點上的歷史意義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72號
關閉
-
8 隘門
- 歷史的痕跡:
1821-1851(清代-道光)10年
在清代,鹿港是中部主要的商業港口,早年鹿港歷經多次械鬥,商賈士紳為了維護地方安全,在鹿港各角頭的交界處設置隘門,做為防禦的工事,防止宵小與盜匪入侵。 - 深度賞析:
文化古蹟,日治時期市區改正,陸續將隘門拆除,據研究鹿港昔日隘門數量共有57個,目前僅存後車巷隘門,為彰化縣政府指定之縣定古蹟。
後車巷隘門上頭題有「門迎後車」四字。 - 地址:埔頭街32號與34號之間的巷道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9 桂花巷藝術村
- 歷史的痕跡:前身是七棟日治昭和年間(1930年代)興建的日式宿舍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藝術,鹿港藝術村又稱桂花巷藝術村,在清治時期的貿易河道,遍植桂花而得了桂花巷此一名號。
前身是七棟日治昭和年間興建的日式宿舍,2009年整修完成,成為一藝術工作展演的特定區域,全年皆有進駐藝術家,可近距離觀賞藝術創作活動、並參與DIY體驗的樂趣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洛津里公園三路109巷
- 綱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ukangartistvillage/
關閉
-
10 鹿港老街
- 歷史的痕跡:
昔日的鹿港是以貿易為主,港口附近由於地利之便,便形成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。瑤林街、埔頭街、大有街因臨近河道,於是成為船行與碼頭的集中區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鹿港老街保存早期商店門牌建築,長條型閩式建築,結合一進房店面、二進房住家、三進房後院三大功能,同時也保留清代至民國初年建築特色。
- 地址:鹿港鎮的瑤林街與埔頭街之間串連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11 半邊井
- 歷史的痕跡:古蹟保存區(鹿港老街)
- 深度賞析:
老街建築、人文歷史,從鹿港風情看台灣的人情味。
「三槐挺秀」的宅院內有個井,一邊在住家內,另一邊在牆外。早期年代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,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,一半自用一半讓路人或窮人能夠取水,由此可見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瑤林街十二號
關閉
-
12 郊行博物館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、老街建築,鹿港八郊為臺灣清治時期的鹿港八大郊商之並稱。
鹿港八郊(泉郊、廈郊、南郊、𥴊郊、油郊、糖郊、布郊、染郊)為當時鹿港地方自治領袖,對鹿港的文化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。「郊行博物館」在展間重現當時郊商屋內的歷史格局,使民眾能身歷其境鹿港貿易繁華的歷史風貌。同時也有許多文人工藝的表現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大有街後車巷40號
關閉 - 深度賞析:
-
13 三山國王廟
- 歷史的痕跡:清乾隆2年(公元1737年)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歷史,鹿港三山國王廟及廟內於清乾隆55年(1790年)所立的〈示禁碑記〉,鄭氏領臺之前,潮州移民便來到臺南、鹿港等主要港口經商或擔任勞工,潮州移民曾在彰化地區從事墾拓、創業、祭祀的遺跡,碑文內容也記錄當年粵籍百姓艱辛心酸的一面。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順興里中山路276號
關閉
-
14 街長宿舍
- 歷史的痕跡:鹿港街長宿舍於昭和十年(1935年)二次大戰後,距今約83年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歷史,街長宿舍為木建築,基座抬高以防潮與防蛀蟲。其外牆為雨淋板,室內隔間牆則為編竹夾泥牆。其平面呈L形,內部有座敷、居間、茶間等設施。日治時期的街長即鎮長,興建的地方行政機關「街役場」相當於現在的鎮公所。經修復活化利用,展示各界藝文人士的文物、史籍、老照片,讓後人追溯與記載鹿港過去的繁景,後指定為歷史建築。
- 地址:鹿港鎮民權路160巷2號
關閉
-
15 鹿港圖書館(敬義園)
- 歷史的痕跡:
敬義園創立於清乾隆42年(1777年),由浙江紹興魏子鳴與鹿仔港巡檢王坦捐倡,得士紳林振嵩和泉廈二郊鳩資所設的民間機構,敬義園不但有條規,公選地方有志之士專責其事,與當今「基金會」。(現存地旁現建為鹿港圖書館)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藝術,本碑記可考豐富的史料與文采,亦見書法雕刻藝術。又此紀念碑反映鹿港於清中期商買極盛時期,士紳義行善舉及當時社會狀況,為現鹿港地區地方性重要之歷史紀念物之一,具先人共濟歷史意義,表現地方互助公義之人文特色,值得登錄歷史建築以永久保存。
- 地址:鹿港鎮洛津里鹿港公園內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16 鶴棲別墅
- 歷史的痕跡:
鶴棲別墅建於清末至日治初期時間,是一木中田木棟閩南式及西洋式混合風格宅第,經多次改建後形成今日樣貌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歷史,本建築物為鹿港九曲巷內地方富商王煌故居,且為「三泰行」商號的舊址,為花園洋樓屬閩洋折衷樣式,第一進為西式半圓柱洋樓形式,第二進為傳統閩式風格的合院住宅,神龕屏壁採全木作板壁,中央施有書法及人物畫,均為鄭鴻猷執筆,而室內屋架大樑彩繪為郭新林所繪,具歷史文化意義。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大有里後車巷7號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17 石敢當
- 歷史的痕跡:時間追述……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,後車巷有個「石敢當」,早期只要路口有丁字路口或多條道路交接處、路衝等煞氣重的地方,先人為驅除鬼邪,常在路衝、渡口、河岸等易招不祥之處設置石將軍或於壁上嵌入石碑,並於其中刻上「泰山石敢當」或「石敢當」等字以驅鬼邪。
- 地址:鹿港鎮後車巷「石敢當」中山路與民權路的路口
關閉
-
18 玉渠宮(車埕-打鐵鋪)
- 歷史的痕跡:
「玉渠宮」,建於乾隆三十年(西元1765年),主祀田都元帥,是全台第一間、也是歷史最久的田都元帥廟。246年歷史的玉渠宮,前後共經歷了4次翻修,第4次翻修則是在2010年初才完成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田都元帥又稱戲曲之神,掌管眾多戲曲、南北管…許多許多與戲劇、樂曲、娛樂等相關的一切!
宮前並非是兩座石獅坐鎮,非常特殊的點是以「金雞」、「銀犬」相伴。,傳說中雞和犬是田督元帥小時的玩伴,因此決定在廟口立金雞與銀犬,永遠追隨田都元帥!而人說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。
宫廟外,還有一處就屋子為打鐵鋪-為員林運米牛車、農具之地,可以順帶好好早期的農工時代的活絡時光。 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大有里車圍巷2之1號
- 綱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k7761120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19 九曲巷
- 歷史的痕跡:九曲巷亦泛指鹿港鎮主要幹道之後彎折狹隘的小巷弄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防風防盜避邪。防風:仲秋後常颳起俗謂「九降風」的東北季風,彎曲的巷道可讓風勢減弱。防盜:巷道彎曲且岔路多,可分散盜賊兵力,令其無法直衝而來,形成易守難攻的局勢。避邪:有一說鬼只走直線,故居曲巷內可避邪。
- 地址:鹿港鎮金盛巷內
關閉
-
20 十宜樓
- 歷史的痕跡:建築年代為前清乾嘉時期,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鹿港早期長條型之典型之一。
建築特色:後樓槍銃櫃,,店屋立面為民國二十三年前現代主義風格,後有最早的天橋,頗有詩意,今稱「十宜樓」,處早期鹿港不見天街與現在古蹟保存區之間,深具保存之價值。
關閉
-
21 元昌行
- 歷史的痕跡:元昌行是鹿港五福大街典型的長條街屋,建築於昭和8年(1933)前
- 深度賞析:
歷史與建築,「元昌商行」為鹿港百年染整坊,是鹿港長條街屋中最具代性的建築,採光樓井的空間涵構極具特色,其中被傳統匠師稱為「九重天」的雙層樓井更是鹿港街屋中最特別的。
因元昌商行為私人宅地待整修中,但可從建築外觀外欣賞百年布裝風華。 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188號
關閉
-
22 丁家大宅
- 歷史的痕跡:鹿港丁家古厝建於清道光年間,目前被縣定指定古蹟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丁氏因經營船頭行致富,進而出官入仕,在鹿港商業發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。
其家族所具備的特色有四:
阿拉伯人元末避居陳隸移民台灣。
重視子弟的培養與教育,經商致富而後讀書致仕的家族。
丁家厝屋有不得均分的契約規定,其建築物格局得以保留至今。
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和鹿港辜家的聯姻,雖使丁家成為當時的領導階層,但仍有抗日的人物及事件發生。 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132號
- 電話:04-7783488
關閉
-
23 民俗文物館
- 歷史的痕跡:
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鹿港大街的後巷,興建於日本大正三年(1914年),歷時五年於大正八年(1919年)完工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民國62年(1973年),辜氏家族捐獻此棟洋樓建築及館前「大綠地」周邊環境,成立了「財團法人鹿港民俗文物館」(1973年11月10日)。辜振甫先生捐出個人所有收藏書畫、文物等,及創館董事長辜偉甫先生收藏民俗文物,創館初期已有兩千多件。
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152號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24 意樓
- 歷史的痕跡:
昔日廈郊旗下的大行號「慶昌」,意樓正是慶昌大宅院中的閣樓。據傳樓中居住女子新婚燕爾,夫婿為求功名,暫拋美眷赴試。臨行前,夫婿為解尹娘思念之苦,於意樓牆邊種一楊桃樹,並囑曰:「見樹如見人,吾試畢即返」。無奈夫婿一去音訊全無,尹娘仍苦守樓中,盼望伊人回來,終致抑鬱而終。
- 深度賞析:人文歷史與建築
- 地址:鹿港鎮中山路149號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25 興安宮
- 歷史的痕跡:
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台灣時,攜帶媽祖香火來台,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為最早移民至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所建,為一座簡樸的廟宇,三百多年來經過數次修建,廟內收藏多塊年代久遠的古匾與石碑,而清代初期的軟身媽祖以及「開臺興安宮全貌」的彩繪古圖則為興安宮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- 地址:鹿港鎮長興里中山路89號
- 綱址:http://www.lugangmazu.org/view_map.php?type=12&id=46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26 威靈廟
- 歷史的痕跡:《彰化縣志》紀錄此大眾廟為嘉慶二十年(1815年)所建。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在彰化縣鹿港鎮大有里菜園路上有座古廟,名為「威靈廟」,當地人習慣稱呼「大將爺廟」,因台語發音類似「大眾爺」。
廟中的主神「大將爺」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代名將,人稱「劉大刀」的劉綎。
與戚繼光、俞大猷同為明朝東南沿海的抗倭名將,以剽悍聞名。大將爺亦被稱為「閤港王爺」,「閤港」指全鹿港的信眾都會來此祭拜。 - 地址:鹿港鎮大有里菜園路95號
- 綱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0527a7772227/
關閉
-
27 摸乳巷
- 歷史的痕跡:
摸乳巷歷史約200年,是相鄰的兩座長形房屋的排水溝加蓋的長巷,巷長約80公尺,最窄處約70公分。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建築,清朝時期,摸乳巷原為居民排放污水至舊港溝的水溝,於日治時期才將其水溝加設紅磚與水溝蓋,漸而形成現今的通道。
由於巷道極為狹小,雙方必須側身才能通過,當男女交錯而過時,男方-君子會盡量避免,故名「君子巷」,但對女方來說則是「護胸巷」,而一般人則戲稱之為「摸乳巷」。 - 地址:鹿港鎮菜園里菜園路38號與40號間的長巷,位於鹿港市區的西南端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28 鳳山寺
- 歷史的痕跡:
清乾隆四十五年由先民奉請在鹿港結草廬奉香祭祀。(2016年8月24日清晨因遭祝融而導致建築損毀。現今還在重建中,神像已搬到隔壁「玉如意」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鹿港在清朝時期貿易商港,商業繁盛,因交通便利,福建泉、漳移民隨之增加,在此安身立命,並於開墾有成後感念神明保佑,紛紛建廟奉祀。鹿港市區五十九座寺廟中,王爺廟就有三十三座,王爺信仰的盛行在鹿港已與居民生活融為一體。其中最具傳統特色、最富神秘色彩的儀式應是「王爺暗訪」。王爺暗訪,這鹿港地區獨特的宗教活動,不僅延續鹿港三百多年來傳統的民間信仰,而隨著社會的變遷,現今更藉此活動來維繫鹿港各角頭寺廟關係,並促進地方社群的融合,卻有它的實質意義與存在價值。
- 地址:505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26號
- 綱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B9%BF%E6%B8%AF%E9%B3%B3%E5%B1%B1%E5%AF%BA-%E5%BB%A3%E6%BE%A4%E5%B0%8A%E7%8E%8B-1390071704581456/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29 龍山寺
- 歷史的痕跡:創建/起源年代:清朝乾隆51年(公元1786年)
- 深度賞析:
歷史與建築,鹿港龍山寺規模最大,古蹟等級亦最高,早期主要信徒是來自泉州府的晉江、惠安與南安等移民(又稱泉州三邑人),其後則已無此區分,並成為鹿港地區的閤港廟(全鄉鎮市共同的信仰中心)。寺中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,分為山門、五門殿(含戲臺)、正殿(含拜殿)、後殿。鹿港龍山寺戲臺上方藻井結構,是臺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。八卦藻井設立於戲臺上方,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。
- 地址:鹿港鎮金門街81號
關閉
-
30 金門館
- 歷史的痕跡:起源年代:清嘉慶10年(公元1805年)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、人文藝術,鹿港金門館是清代的班兵伙館(原是水師汛與理番同知署等官兵)居住區。 該建築原為許樂三的宅邸,在清嘉慶十年(1805年)時薄賣改為浯江館,在清末時改稱金門館同時供奉蘇府王爺。
- 地址:鹿港鎮金門街54號
關閉
-
31 地藏王廟
- 歷史的痕跡:
地藏王廟迄今有一百九十年的歷史。
現存於鹿港天后宮的重修鹿港聖母宮碑記載,地藏王廟於嘉慶二十年(1815年)由鹿港八郊以重建天后宮餘資撥銀建廟。 - 深度賞析:
歷史與建築,鹿港地藏王廟為一平面簡單、構造簡潔的廟宇,平面依中軸左右對稱而蓋,由前而後除廟前廣場外,整體配置為典型的長軸型平面。
地藏王之信仰在鹿港深受重視,可說是從早期就關係著鹿港移民、宗教、信仰而深具歷史意義的古廟。鹿港現今依然有著以北有天后宮,南據地藏王廟,代表鹿港南北一司天、一司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觀。 - 地址:鹿港鎮街尾里力行街2號
關閉 - 歷史的痕跡:
-
32 台糖小火車
- 歷史的痕跡:日治中期
- 深度賞析:
歷史與建築,鹿港有二條兼辦客運的糖業鐵路,一條通往現在的彰化市,另一條則通往溪湖鎮的溪湖糖廠,由於這兩條糖鐵分屬於不同的製糖會社,所以有各自的車站。台灣光復後,台糖才將這兩條路線的管理權合而為一。戰後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收製糖會社,將兩座鹿港車站合併,直至 1970 年代結束客運業務。目前鹿港台糖車站雖然閒置,但產權仍為台糖所擁有。也為鹿港旅遊下車起站之一。
- 地址:位於彰鹿路上、青雲路口的台糖鹿港車站
關閉
-
33 日治時期麵粉廠
- 歷史的痕跡:
- 深度賞析:
- 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彰鹿路八段110號
關閉
-
34 文開書院
- 歷史的痕跡:文開書院建築在後,遲至道光7年始設…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,文武廟為三合一式的傳統文教祭祀空間,是以文開書院居左、文祠居中、武廟居右等三個體組成的一大建築群,故統稱為「文武廟」或俗稱「文祠」。
而書院於道光八年(1828年)落成。
建築與鹿港文廟、鹿港武廟呈現橫向一字排開,以文廟創建最早,武廟次之,書院殿後。
結構分為三進,第一進為三川門,第二進的前堂為書院的祭祀空間、第三進的後堂為書院山長居住之所,左右兩旁有十四間學舍。 - 地址:鹿港鎮街尾里青雲路2號
關閉
-
35 文武廟
- 歷史的痕跡:文武廟建築約為清嘉慶17年左右落成…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,文武廟為三合一式的傳統文教祭祀空間,是以文開書院居左、文祠居中、武廟居右等三個體組成的一大建築群,故統稱為「文武廟」或俗稱「文祠」。
而書院於道光八年(1828年)落成。
建築與鹿港文廟、鹿港武廟呈現橫向一字排開,以文廟創建最早,武廟次之,書院殿後。
結構分為三進,第一進為三川門,第二進的前堂為書院的祭祀空間、第三進的後堂為書院山長居住之所,左右兩旁有十四間學舍。 - 地址:鹿港鎮街尾里青雲路2號
關閉
-
36 福興穀倉
- 歷史的痕跡:福興鄉農會穀倉興建於日治昭和10年(1935)
- 深度賞析:
歷史建築與展覽中心,福興穀倉主體空間分為穀倉間、碾米機房、米倉等三大部分,共有七、八棟三層樓高建築,內部設計是由檜木搭築而成的碾米機房,結合十六間糧庫。
糧倉,防潮、防鼠為建築的首要考量,有老虎窗的造型,規模可說是全台第一的穀倉。 - 地址:彰化縣福興鄉橋頭村復興路28號
關閉
-
37 甕牆
- 歷史的痕跡:時間追述……
- 深度賞析:
人文歷史與建築,早期甕牆的酒甕,由於鹿港海上貿易相當頻繁,船隻以酒甕與杉木來壓艙,保持船隻在航海過程中的穩定性。
鹿港的甕牆大有二種說法:一為儲藏食物。二為,早期富貴人家將空的酒甕當做建材,不僅可物盡其用,還提升圍牆裝飾的美觀程度。 - 地址:中山路和興派出所旁的巷道中,前進約三十公尺(左側二樓以上距離的牆面)
關閉